考研報班是否有用,什么情況需要報班,以及輔導班有哪些類型一、報班是否有用這么說吧,凡是一來就告訴你報班有用的,多半就是報班后考上的;一來就告訴你沒用的,多半是報了班沒考上的。所以,這些結論都太主觀了!!!報班是否有用取決于兩方面,一是機構提供的服務如何,二是報班后自己的配合度。先說機構的服務(服務當然包括課程內容,但這里我主要說課程之外的,課程的內容在后面詳說)。
1、服務質量與價格有關系,但不一定成正比有的機構,收費在同類課程中價格較高,但問課的時候回復及時,等到報了班上課之后,問問題回復速度慢,有時需要提醒幾次才回復。特別是包含一對一答疑的網課,回復是否及時很關鍵,如果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會影響到后面的學習。而線下大班課,一下課問問題的人太多,老師還沒回復完又得趕去上下一堂課,之后就要等到第二次上課才能見到老師了。
2、會追蹤學習效果和進度的班效果更好這點說起來比較抽象,我用自己的經歷來說吧。一戰那陣,學到后期,我覺得該記的我都記住了,題目類型也總結了,錯題也復習了,應該學習效果還不錯,然而最后考試結果不理想。一部分原因是我對自己的復習效果過于自信了,以為自己復習得很好,其實不然。二戰時報了個有督學服務的班,班里老師三天一小測,一周一大測,沒有過關的話就會被攔下直到學好這一塊才能繼續學習下一階段內容,這樣就能保證每個階段的問題都能很好的解決掉,不會有所遺漏。
3、調整心態和制定計劃應該是重要的增值服務如果周圍沒有人考研,考試內容難度又大,心態就很容易崩。要么是想放棄考研,要么是看到別人進度比自己快,心慌。有備考經歷的同學都知道,好的心態能促進學習效率。我曾經也是看到群里別人復習進度快而著急焦慮,跟老師聊了聊,心情好多了,更重要的是老師及時幫我調整了復習計劃,我心里更有底了。再說自己的配合度。
1、自己不上進,報再貴的班也沒用不管什么vip一對一,還是名師班,要是自己不上進,就算老師天天求你學習做練習也沒用,沒考上再甩鍋給輔導班。所以,報班前,先問問自己,是否真的下定決定要考研。我覺得缺乏自制力不是報班的決定性因素,而是有了決心,有了一定的自制力,想要一戰考上目標學校,才更需要報班。
2、不信任老師,隔三差五想著換老師這點主要針對打算報一對一的,還是用我自己的經歷來說吧。復習了一段時間之后,我看別人進度比我快,就開始懷疑老師制定的規劃不合理,想要加快進度。當時老師沒有直接否定我,而是先讓我做了測試,測試結果表明我確實不適合那么快的進入到下一個階段的學習。后來跟著老師的安排一步一個腳印,效果比我自己憑感覺來得好。要知道,一個靠譜的機構,他們的老師都是有長期輔導經驗的,他們的經驗比你的直覺更可靠。
二、是否需要報班?看完報班的效果,先冷靜下,再判斷下是否自己真的需要報班。
1、如果報考學校專業競爭不激烈,自己公共課基礎也可以,那么,無論公共課還是專業課都不需要;
2、如果數學,英語基礎不好且缺乏自制力可以考慮報班or網課視頻;
3、如果專業課基礎一般或報考學校專業競爭大,或跨考,那么,要么自己找學長,要么報一個專業課的班,最好是一對一輔導那種,因為小班你是在和競爭對手一起學習。
4、結論就是,如果基礎一般或較差,甚至跨專業,那報班是有必要的。考研畢竟是選拔賽,除了前幾名,其他的都注定做炮灰,雖然每年的整體報錄比是4:1,但這是平均下來的數據,好一些院校專業初試復試都到了5:5的程度。而且備考的時間有限、競爭激烈的現狀就意味著,你必須善于通過借力,最大化自己的備考效率;負責任的機構和老師,的的確確常年在研究如何提高備考效率、考點頻率、出題方向等,每年押題數據擺在那兒,這也是不爭的事實。